瓢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4998|回复: 0

[和悦读书] 盐都区图书馆举办重阳节主题读书活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0-8 14: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盐都区图书馆举办重阳节主题读书活动
王连巧  苏侠
为展示盐城地域风韵,弘扬本土文化,彰显城市个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倡导快乐读书的氛围。盐都区和悦读书会10月5日下午在盐都区图书馆四楼研讨区举办重阳节主题读书活动。书友围绕重阳节的节日起源、习俗、发展、传承及文创产品开发等进行研讨。
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登佐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关于“重阳”一词的来历,与《易经》有关。《易经》以“九”为阳之极,两九相重为“重九”,日月并阳,两阳并重,故名曰“重阳”。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重阳节的由来
第一种源于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在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志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人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第二种源于秋祭仪式。《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第三种源于道学。道家奉为经典的《易经》中,把奇数视为阳数,偶数视为阴数。古人将天地万物分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代表光明、活力。阳数中“九”又被视为“极阳”,九月初九日是两个‘极阳”相遇,所以称作“重阳”。是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第四种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的齐景公。九月初九的这天他带了很多人登高山,爬城垣,感到秋高气爽,心旷神怡,于是认定是个吉日。以后,每年这天他都要外出登高。后人仿之,形成习俗。
2重阳节的传说
汉代恒景拜费长房为师修道,费长房对恒景说,九月初九这天不是什么好日子,让他赶紧领着家族所有亲人到比家高的地方“避灾”。恒景听后立即照办,在九月初九这天带着全家人倾室而出。事后,等恒景回到家中,竟发现所有家畜都死光了。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初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有记载。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做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重阳节又是女儿节。干宝《搜神记》云: 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谢家。谢家是大富户,她婆婆却凶恶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干繁重的家务,还经常对她痛骂和毒打。丁氏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所以,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后人给这位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初九路过南昌时,洪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大多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意图,毫不犹豫接过纸笔。州牧心中十分生气,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横溢,字字玑珠,当写到“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一举名震文坛。
3重阳节的习俗
旧时在盐城,重阳节这天,人们登城门楼、登寺塔或避潮墩,赏菊、吃菊花酒、插茱萸,兴吃糕。坊间流传着谚语:“吃了重阳糕,过冬不心焦。”《南齐书》卷九上说,刘裕称帝之前,有一年在彭城过重阳。一时兴起,便骑马登上了项羽戏马台。等他即位称帝后,便规定每年九月初九为骑马射箭,校阅军队的日子。据说,后来流行的重阳糕,就是当年发给士兵的干粮。为了趋吉避祸,盐城境内则兴此日吃糕,取“糕”与“高”的同音,来代表登高消灾之意。也正因为给“糕”赋予了能消灾避祸的内涵,所以重阳节此地不仅家家蒸糕,熟食店也专门制作“重阳糕”出售。在一些旱粮地区,因无米面来蒸糕,也要以烙饼来替代蒸糕。所以在此地也就有了重阳节吃糕和吃饼的风俗习惯。也有的称之“重阳吃块饼,过冬不怕冷”,意在可以安全过冬,亦合消灾避祸之俗。在盐城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文化内涵。
4重阳弘扬孝文化
重阳节经过历代的演变,已成为一个多元化的节日,其登高及放风筝的活动,可强健体魄,调剂身心。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发扬中华传统孝道和报本思源的美德,不但让这个节日富有人情味,也充实了它的文化内涵。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传统节日, 它不像春节、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节日,而是为汉族所独有。现在,盐城重阳节吃糕的风俗依然存在,此时正为稻熟蟹肥之时,又值丛菊争放季节,重阳节正由传统登高望远,赏菊怡情,消灾避祸等向持螯把盏,喜庆丰年等转变。自国家把“老人节”定在重阳,把传统的登高与老人的健康长寿以及孝文化的弘扬有机结合起来,更丰富了这一节日的内涵。盐都区大纵湖风景区里有王祥卧冰处遗址,盐都区龙冈镇流传孝子王忱故事----清代著名书法家宋曹手书《白燕赞》,记录了孝子王忱的感人故事。碑文云“冈门王氏产白燕,盐人异之,王氏子名忱……”。说的是盐城龙冈王氏家中梁檐上筑着燕子窝,与众不同的是王家的燕子都是白色的,当时盐城人都感到很奇怪。王家母子相依为命,母亲病逝后,其子王忱日夜悲伤啼哭,最后因哀伤过度而亡。王忱发自肺腑的孝心,感动了白燕,它们纷纷自毙殉死于王家庭院。据相关资料记载:《白燕赞》碑,原为龙冈王氏家祠白燕阁坊上的石额,白玉石质,卧式,石碑长1.68米,宽0.37米,厚0.06米,文24行,满行6字,计106字,楷书。(宋曹手书《白燕赞》碑,目前收藏在盐城市博物馆)。这一天,盐城境内大凡已成家的儿女,通常都要抽出时间回家看望老人。由于此时西风渐起,有些做儿女的则会为老人添置一些衣服,也有的儿女则要为老人置备一些糕点茶食,以便早茶晚水之用,使古老的传统节日更加丰富多彩,更富有文化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