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73630|回复: 0

[和悦读书] 盐都区图书馆举办腊八节主题读书活动

[复制链接]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9-1-14 16: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江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x
盐都区图书馆举办腊八节主题读书活动
蒋英姿  苏侠
盐都区和悦读书会1月12日下午在盐都区图书馆四楼研讨区举办腊八节主题读书活动,这是和悦读书会第384期活动。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登佐主讲。书友围绕腊八的节日起源、民间习俗、神话传说、文学记述及文创产品开发等进行研讨。此次活动是盐都区图书馆“我们的节日”活动之一。
盐城民俗学者、盐都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登佐说,腊八节,俗称“腊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不少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快到了,您闻到腊八粥的香味了吗?
腊八节的由来
应劭《风俗通》云:“《礼传》: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礼记郊特牲》记载:“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史记补三皇本纪》说:“炎帝神农氏以其初为田事,故为蜡祭,以报天地”。夏代称腊日祭为“嘉平”, 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代改为“腊”。
祭祀的对象有八个:先啬神(神农)、司啬神(后稷)、农神(田官之神)、邮表畦神(始创田间庐舍、开路、划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水庸神、昆虫神。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传释迦牟尼成佛之前,绝欲苦行,饿昏倒地。一牧羊女以杂粮掺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将其救醒。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苦思,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等。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幕,忙于杀年猪、做豆腐、制作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节的传说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房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冬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其名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 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穷人称为“佛粥”。
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煮粥,相沿成俗。
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饿死不少民工。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在盐城还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一户人家,家境十分富裕,平时非常铺张浪费。与他们邻居的是一户穷人,就将他们浪费掉的各种食品捡起来晒干食用。恰逢这年的腊月初八这天,富户人家遭了一场天火,将家里烧了个精光,连一点吃的都没有了。邻居得知后,就将他们浪费掉的各种食品掺杂在一起煮粥给他们吃,并告诉他们这些食物都是他们平时扔掉的。富人悔过后,对邻居感激不尽。此后,每年的这天,当地的人们就用各种杂粮掺杂起来煮成粥来吃,以此来告诫后人不要忘本,不能铺张浪费,要勤俭持家,勤劳创业。
腊八节的习俗
民间老百姓吃“腊八粥”,始于宋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盐城最早的腊八粥是用红小豆和米煮成的。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腊八粥也就多样化了,但用料大致差不多。比如,米有糯米、粳米、籼米等;豆有赤豆、绿豆、黄豆、豇豆等;干果有花生、红枣、杏仁、百合、桂圆、莲心、白果、菱角米等;再加以蜜饯、果品、蔬菜等制成。现在,也有市民会往粥里掺海参及各种肉类,以求适口。有些地方过腊八煮粥,不称“腊八粥”,而叫做煮“五豆”。民谣曰:“绿豆绿,莫忘苦当初;黄豆黄,莫忘做文章;豇豆豇,莫忘菜汤汤;蚕豆蚕,莫忘三更寒;豌豆豌,做官且莫贪。”总之,这个“腊八粥”正在向富有营养的风味转变,使古老的风俗更具有新时代气息。
在盐城的西乡,人们会搓些糯米粉圆子,东区则佐以杂粮、麦面等,故有人又称“腊八疙瘩”。腊八粥以其稠软粘、甜咸均可等风味深得大人、小孩喜爱。据说,吃了这种粥,一可提醒人们勤俭持家,二可保大人小孩平安,三可预祝来年丰收。因为寓意吉祥,所以流传至今,并形成颇为有趣的节令佳食小吃。
汉代在腊日前一天,击鼓驱疫,称之为逐除。晋代荆楚一带则将腊八日作为驱逐疫疾的日子。当时有谚语道:“腊鼓鸣,春草生。”村民都腰挂细腰鼓,戴着面具,扮作金刚力士来驱逐疫疠,大概也是古代傩的遗风。金刚的梵语为“跋折罗”,意思是金是世间至刚之物,能破坏外物,而外物不能破坏它,因此被当做佛家威武之神的名称。腊月初八、十八、二十八等日,欠债者都要偿还债务。没有能力还债的,也要想方设法。有谚语道:“第一腊八犹自可,第二腊八急如火,第三腊八无处躲。”民间在腊八节祭祀先祖,乡绅富户还会在此日施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